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欢迎您!
现在位置: 首页 > 市政府信息
市政府信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中国·四川(巴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大会开幕式侧记

2023-10-17 09:23:50

来源:巴中日报

 

千山秋意浓,红叶漫巴山。
    1016日,2023中国·四川(巴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大会开幕式举行。
    在这喜获丰收的美好时节,各方宾客相聚诗意山水·红色巴中,搭建乡村振兴交流平台,研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这是老区巴中的一件大事喜事。

    这场盛会,恰逢其时
    1430分,由民革中央和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共同主办,民革四川省委会、巴中市人民政府、政协巴中市委员会承办的2023中国·四川(巴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大会,在巴中专题片《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大巴山居图》中拉开帷幕。
    本次大会缘何落户巴中?巴中是全国12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之一,也是四川支持建设的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农业基础好,通过创新实施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巴中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足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子,助力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2023中国·四川(巴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发展大会在巴中成功举办,对于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满足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
    巴中是晏阳初先生的故乡,长期致力于探索乡村建设新模式,本世纪初创造的池园经验五改三建文明新村建设,十二五推行的巴山新居+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作法在全国全省推广。
    近年来,巴中市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实行产业园区、田园景区、新型社区三区同建,推动产、村、景、文、人深度融合发展,累计建成巴山田园综合体85个,助力49.7万贫困群众稳定脱贫,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足的和美乡村建设新路,2022年巴中作为四川唯一市入围国务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生态文明两项督查激励公示名单。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反映了党对乡村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回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和期盼。
    什么样的乡村才称得上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怎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这一重大命题,大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三区同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主题,恰逢其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这场盛会,精彩纷呈
    这场备受期待的盛会,吸引了全国政协,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农科院、国内有关高校,民革中央、民革相关省级,民革企业家联谊会,四川省有关部门,巴中市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城市、省内对口帮扶市、国内友好城市、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城市,以及特邀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共同关注。
    开幕式上,多位重磅嘉宾带来精彩的致辞,热烈的掌声在整个会场上持续不断,与会者们一同沐浴在这场盛会的创新热潮之中。
    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森林康养分会副秘书长冷文涛说:巴中的生态优势明显,森林覆盖率高,开发森林康养的资源条件也十分优越。同时,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在助推巴中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相信,巴中将为全国的和美乡村建设贡献新的解决途径。
    “通过参加今天的活动,让我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我将结合天马山景区实际,与团队不断研究探索,将传统旅游模式发展成现代化旅游业,丰富旅游业态、打造核心产品、完善公共配套,争取成为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巴中天马山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丹丹表示。
    这场盛会,备受鼓舞
    开幕式第二阶段,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潘扬彬,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原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陈有权分别围绕《加强分类指导促进脱贫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道地药材产业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主题发言。
    不仅如此,民革中央企业家联谊会与巴中市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与会嘉宾表示,将珍惜此次宝贵机遇,认真吸纳大会成果,大力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努力为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巴中实践。
    作为秦巴山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巴中以三区同建为抓手,不断深化探索乡村振兴、农民共富之路。接下来,巴中将充分学习借鉴本次大会理论成果,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持续拓展三区同建实践成果,顺应农民群众美好向往,坚持不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努力把乡村打造成幸福家园,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记者翁凯)

 


扫码关注巴中开放大学
服务电话:0827-2261033      邮编:636000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莲花街145号

版权所有 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 蜀ICP备17034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