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巴中市巡察工作综述
2024-02-01 09:12:11
来源:巴中日报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委巡察机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坚守政治巡察定位,落实政治巡察要求,不断推动巡察工作向深拓展、向专发力、向下延伸,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旗帜鲜明突出政治巡察属性
巡察是政治巡察,本质上是政治监督。市委巡察机构将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政治使命,坚守“两个维护”根本任务,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及时修订《中共巴中市第五届委员会巡察工作规划(2021—2026年)》,构建全市巡察工作“一盘棋”格局,一体推进市县党委巡察工作。
精准发现问题是巡察工作的生命线。为突出发现问题的精准性,便于巡察组有的放矢、靶向监督,按照“四个聚焦”要求,进一步完善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村(社区)5种类型巡察对象监督重点, 细化政策清单、职能清单、监督信息清单、问题清单,巡察组“对单”监督、精准发力,切实把问题找准、把偏差纠正。
实现一届任期内巡察全覆盖是党章规定的重要政治任务。一年来,市委巡察机构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进度与效果兼顾,灵活运用“常规巡”“交叉巡”“提级巡”等战术打法,深入查找被巡单位党组织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中的“落差”“偏差”问题,有力有序推进巡察监督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五届市委第三轮、第四轮巡察,共巡察党组织24个,其中常规巡察市级党组织22个、提级巡察2个,统筹市县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开展交叉巡察,共发现问题693个,移交问题线索18条,累计完成届内巡察全覆盖任务的45.2%。
“一把手”作为“关键少数”中的关键,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成为巡察的重中之重。对“一把手”的监督,坚持政治监督与业务监督、问题导向与正向激励、精准评价与差异分析相结合,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反映“一把手”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廉洁自律情况。五届市委第四轮巡察首次形成“一把手”情况专题材料9份,为市委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参考。
发现问题、形成震慑只是手段,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才是根本目的。市委巡察机构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原则,把“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市之要事”“民之关切”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市委实施“工业兴市、制造强市”战略、“投资促进提升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双年行动、“不担当、不作为”突出问题整治等部署要求,坚持板块联动、分类推进的思路,对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健委、市中心医院、市公积金管理中心、恩阳工业园管委会、通江县工业园管委会等15个涉及营商环境优化的单位党组织;巴中经开区、市投资促进局、市政府驻外办事(联络)处等11个涉及投资促进提升的单位党组织开展了巡察,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到哪里,巡察监督就跟进到哪里。
联动贯通构建综合监督格局
聚指成拳才能有力震慑。市委巡察机构积极搭建巡察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平台,建立健全巡察机构与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宣传、发改、财政、审计、信访、保密、统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形成巡前沟通信息、巡中强化协作、巡后共促整改的工作合力。今年以来,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宣传、发改、财政、审计等单位派人参与巡察68人,面对面沟通交流信息20余次,巡察综合监督平台作用充分发挥。
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坚守。聚焦群众身边痛点、难点、堵点、焦点问题发力,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一年来,市县巡察机构通过直接巡村、乡(镇)村(社区)一体巡等形式,巡察村(社区)1184个,发现问题7150个,移交问题线索282个,立案102人,党纪政务处分84人,全覆盖完成率达65.45%,有力推动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终端见效。
以上促下、下借上势,一体推进巡察工作。紧紧扭住主体责任“牛鼻子”,压紧压实“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点对点印发《新任县(区)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履责提示》,督促党委书记扛责履责。深入开展对县(区)巡察工作的指导督导,到县(区)开展巡察工作指导督导10余次,推动解决制约县级巡察机构发展的问题6个,规范提升县(区)巡察工作。对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开展市县联动巡察,统筹3个县开展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交叉巡察,发现问题47个,移交问题线索2条。
守正创新做细巡察“后半篇文章”
“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是党的二十大部署的重要任务,领好题答好题是检验被巡党组织是否对党忠诚、是否对人民负责的试金石。
整改能不能动真格、见真章,关键在责任是否压实。切实落细落实各责任主体在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方面责任,细化梳理责任清单,向新任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和县(区)党委书记发送巡察整改履责提示51份,制定《巡察反馈问题整改销号流程图(试行)》,督促各责任主体知责明责、对单履责,按图整改、及时销号。
巡察整改不是一阵风,更不能雨过地皮湿,必须真改、实改、改到位。为检验被巡单位党组织巡察整改成效,严格落实《巡察整改成效评估办法(试行)》,由市纪委监委机关牵头开展集中整改工作评价,市委巡察机构牵头开展巡察整改“回头看”。截至目前,对18个单位的巡察整改成效进行评估,对44个问题要求重新整改、持续整改,对1个党组织、3名整改责任人进行问责。
抓好成果运用,促进标本兼治,是提升巡察成效的重要一环,突出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尤为重要。一年来,市委巡察机构坚持发现问题与整改落实两手抓、两手硬,推动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督促补缴拖欠职工住房公积金1亿余元,推动解决巴中经开区西锦苑底商门市收益长年未分配的问题,推动被巡察党组织建立健全党委(党组)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258项。市委在全市范围开展了医疗卫生领域专项整治。
着力规范夯实巡察发展基础
巡察干部队伍作为党的“纪律部队”,必须做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廉。坚持以巡察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巡察干部队伍建设、巡察信息化建设、巡察纪律作风建设,把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夯实夯牢。
始终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央、省委、市委相关会议精神,加强巡察干部政治教育、党性教育,真正以理论上的清醒坚定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站稳政治立场,引导党员干部以党性立身做事,以纪律约束自我。
高水平信息化是巡察规范化的重要抓手。坚持巡察信息化建设与运用并重,建立巡察信息数据库,加强数据统一管理,强化巡察数据统计分析,为巡察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探索“单机系统+限定性局域网NAS”模式,打通巡察组日常业务数据传输壁垒。加强对巡察单机版系统的使用,常态化更新和维护巡察工作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对巡察业务工作的有效支撑。我市巡察信息化建设多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前列。深入试用省委巡视办统建系统,在全市全面应用“四川码上巡”管理平台,拓展信访渠道,五届市委第四轮巡察通过“码上巡”平台接收信访22条,助力巡察发现问题。
打铁必须自身硬,推动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铁军队伍。举办全市巡察干部专题培训班,市县105名巡察干部集中充电提能。把纪律作风建设贯穿巡察全过程,逗硬开展巡察纪律作风后评估,从严从实抓好纪律作风建设。整合全市巡察人才资源,统筹市县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发改、统计等专业力量272人组建了巡察工作人才库,蓄积巡察队伍“一池活水”。
风正潮平好扬帆,任重道远当奋蹄。2024年,市委巡察机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巡视巡察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主动围绕中心、坚定服务大局,更好彰显巡察利剑作用,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和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推动全市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巴中篇章贡献巡察力量。(罗勇 张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