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欢迎您!
现在位置: 首页 > 市政府信息
市政府信息
从入题到破题 他们有何新思路?

读书班学员热议“发展新质生产力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2024-03-26 09:10:28

来源:巴中日报

 

春来潮涌东风劲,学思践悟正当时。在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推动高质量发展专题读书班上,学员们从“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入题,围绕巴中高质量发展的方位方向方法、主导产业和产业园区建设、财源建设等学习主题深入研读交流,结合工作实际思考破题之路。

读书班期间,学员们进一步深化认识、更新思想,在深入讨论、有的放矢中集思广益谋划巴中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整合资源、集成能力

凝聚巴中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发展方位,是决定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和要素的总和。省委提出“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强调统筹兼顾、同步并进,这对巴中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机遇所在。

巴中到底处于怎样的发展方位?“从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视角看巴中发展方位”成为此次读书班小组讨论的主要话题之一。

在平昌县委书记张勋看来,巴中“四化同步”正起步成势,“城乡融合”正加速演进,“五区共兴”正跨越追赶。可以说,巴中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机遇期和突破关键期。从纵向看,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巴中基础建设实现历史性大跨越,区位条件和发展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横向看,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巴中的基础条件、资源优势、经济总量都有较大的空间和潜力。

巴州区委书记余斌认为,要选择好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就要把国家的政策找准研究透,把未来的产业走势研究透,把巴中的资源禀赋研究透,这样才能为未来发展找准方向。

“在‘四化同步’过程中,每一个板块都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实质是通过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又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恩阳区委书记杨波表示,恩阳区作为全省深化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县区,将努力探索具有针对性、原创性的改革路径,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

关于新型工业化,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杨毅认为,要根据新型工业化的智能、循环特点,跨过传统工业阶段,实现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要充分利用好巴中得天独厚的风能、光伏、抽水蓄能、生物质能和天然气、霞石、石墨矿等优势资源。同时,精准把握各种资源的储量和品质、引进开发企业的条件和名录等,必须集成、系统开发利用,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好新质生产力。

交流讨论中,不少学员认为巴中“五区共兴”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主方向,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深耕两地农产品消费市场、深研两地可外溢能配套的主导产业,建好绿色产品供给地、产业协作配套基地。“国家加强战略腹地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纵深推进,我们作为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产业协作配套基地等功能定位将进一步凸显,川东北、西北地区广阔的市场前景将会被全面激活。”巴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杰说。

大家越学认识越深,对四川高质量发展的任务把握更精准,对新时代新阶段巴中市情的审视更精准,对市委近两个月来一系列工作部署所传递的新理念、新要求、新方法理解更精准。

“通过学习,在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中,找准方位、方向和方法,为推动巴中高质量发展贡献通江力量。”通江县委书记李玉甫表示,将坚持唱响通江“光明论”,理性看待通江独特的优势资源、特殊的政策关怀、发展取得的成绩,始终把通江工作放在大潮大势中去谋划和思考,坚持系统观念,在充分保障城乡基础设施功能完备、底线问题牢固可靠的基础上,树牢“工业一业定乾坤”的理念,突出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坚持要素围绕产业配、基础围绕产业建、资金围绕产业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南江县委书记程秋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树牢以产品为导向的产业发展思维,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着力在矿产资源、新能源、健康食品等方面做大做强链条经济。同时,在制定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园区政策时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让南江成为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打造和培育现代产业链

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集群

产业园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分组讨论中,“如何抓好产业园区,推动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大家热议的重点。

通江县委副书记、县长谭青松认为,要树牢园区理念,构建链圈新格局,坚持产业园区化,集中力量建强产业园区平台,围绕产业规划图谱集成配置园区要素,提升园区配套能级,把产业园区建成企业孵化平台、要素保障洼地、科创研发阵地、服务企业之家。

“恩阳现在有3个工业园区,但与城区融合度不高,所以我们现在要思考产业园区与城区融合的问题。此外,县(区)也要有产业基金。”恩阳区委副书记、区长何奎提出了自己的考虑。

平昌县委副书记、县长杜小兵也认为,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区要园园相融,平昌工业园正与市内工业园区、成都重庆工业园区开展深入合作,参与其体系产业,参与其配套。“我们近期正在整合东西部协作资金,成立工业投资产业基金。”

产业园区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是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是实现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域。

巴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黄俊霖表示,巴州区将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用工业化思维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化工园区等五个方面着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除了产业和园区发展,“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也是大家讨论中的高频词。

“如我们引进的肉牛产业海福特,不仅是引进一头牛,更重要的是引进核心育种技术,让海福特的芯片留在平昌。”杜小兵说,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科技领军人才,更需要运用型人才、企业家队伍、新技术培育,因此必须更加重视招人才,更加注重科技含量。

学员们都认为,要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增强开放思维,深化同成都、西安、重庆等地科研机构、实验平台合作,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打通承接科创成果转化的堵点,鼓励和支持企业智改数转,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赋能产业提档升级。

产业园区成功的关键在于专注实体经济,打造和培育现代产业链,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集群。

在讨论中,学员们纷纷表示,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引领、集成配置资源,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理念规划布局产业园区,立足“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基本逻辑,集成全市资源禀赋统筹规划、统筹配置;加强资源整合、信息对接,聚焦全国、全省龙头企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精准研究,围绕细分领域、配套环节找准定位招引优质企业、潜力企业,培育形成产业链上不可替代、具有独特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同步抓好本土龙头企业跟踪扶持,保持定力、循序渐进,引育结合推动企业和产业发展壮大。持续加强品牌塑造和产销对接,让更多“巴中产、巴中造”优质产品进入广阔市场。

找准比较优势、优选发展赛道

调动资本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何围绕“建立财政、金融、债券、特许经营权相贯通的政策体系,实现‘活金融、强国资、大国企、好财政’”?读书班上,学员们对如何推动找准我市比较优势、优选发展赛道,发挥财政资金“药引子”作用,调动资本市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财源新增长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发言。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活水源”。如何强化金融赋能地方高质量发展?12家金融机构代表纷纷表示,将发挥银行信贷供给主渠道作用,用活用好信贷审批权限,加大对巴中的信贷投放。强化财政金融政策互动,建立健全产业基金体系,开发“科创贷”等金融产品,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组团融资,降低产业发展融资成本。积极向上争取险资入巴,加强与市内重点项目融资对接,积极参股成长性企业,提升经济贡献力。

“我们将结合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重点工作任务部署,深化全市重点项目金融服务,建立重点项目融资监测制度,做好项目融资保障。”人行巴中市中心支行行长罗洪波表示,今年力争实现各项贷款增速不低于12%,地方法人机构增量不低于去年。同时,做好聚焦“五篇大文章”优化信贷结构、引导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持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工作,为巴中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

国企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如何做大国企,为经济发展激发新潜力?市国资委主任万国认为,要将深化改革作为“强企之要”、将盘活国有资产作为“固企之基”、将扩大开放合作作为“拓企之途”,为国企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们力争今年底实现产业类企业2级评级,公用事业集团2027年上市。”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董事长周照森表示,将坚定落实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财政资金、金融市场、国有资产融通互通,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两化”转型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财税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在讨论中,18个市级部门纷纷表示,将实施财政、金融、国资国企联动,持续推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积极盘活政府项目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特许经营权等国有资产资源,提升资产资源效益。

“我们将深化认识,坚定不移做大地方财政收入蛋糕。”市财政局局长何小兵表示,将精研政策、汇报争取,努力做大上级各类补助和债券资金总量。整合资产资源,集成财政金融政策,特别是建立健全产业基金体系,支持产业发展,不断夯实财源基础。穷尽财政能力,积极赋能国有企业,支持国企深化改革,加快实现“两化”转型发展。

“在做大综合财力的同时,我们还将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国资、债券、特许经营权融汇贯通的政策体系,尽快解决全领域政策制度有没有的问题,在工作中逐步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何小兵说。

增信心、挖潜力、提品质

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房地产和建筑业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分组讨论中,“促进房地产和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学员们集中讨论的热点话题,“增信心”“挖潜力”“提品质”是讨论的高频词。

房地产市场的信心来自宏观政策。“目前,中央及相关部委已连续释放稳定市场信号,明确要求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出台含金量十足的支持政策,必将引领全市房地产市场发展迈向新的发展高度。”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兵说。

信心也来自于务实的举措。“通江县正强力推动期房变现,把在建楼盘当问题楼盘管,把问题楼盘当‘保交楼’管,利用政策工具、金融工具,推动在建楼盘分期开发、即期变现,切实转变群众‘不敢买’的观望心态。”通江县副县长郑章军始终坚持一个观点,“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3月23日,巴南高铁既有南充北站站改插铺道岔工作圆满完成,标志着巴南高铁成功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为实现年内开通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人们看到了未来我市房地产市场的潜力。

“以前巴中人都在成都、重庆买房,高铁通了就不一样了。”巴州区副区长程浩洲认为,“我们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做大城市宣传,同时加大房地产项目宣传,引导房地产企业做好项目推介。”

市场潜力要向外延伸,也要向内深挖。2023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估48.2%,正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期,为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带来了机遇。

“如果恩阳区追平全省城镇化率,将新增7万余名农村人口进城,可激发近2万套住宅的消费潜力。此外,近年来,恩阳区深入实施‘营城聚人’战略,吸引了大量企业落户恩阳,拥有近9000名的产业工人,购房需求巨大。”恩阳区副区长向荣介绍。

房地产市场要想平稳健康发展,还需从供给侧入手,获得购房者的认可。巴中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张孝峰建议,“提高商品房品质,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从靠容积率到品质取胜,从房屋层高、建筑材质、公共空间、总体绿化入手提高商品房的品质,改善房地产市场供给。”

建设高品质住房,也符合平昌县副县长温青山的观点,“积极发展四代房是群众所需、市场所向、企业所盼,高标准建设四代房是推动房地产新质生产力的抓手之一。我们应从土地分期开发、分期交纳配套费、商改住和联合开发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开发四代房。”

除了房地产,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也是学员们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市共有2115家建筑业企业,一级资质企业15家,劳务企业占比达70%以上。

“我市建筑业总体呈现市场主体‘小散弱’、市场份额低等特点。”陈兵说,“下一步,我们打算推动民企强强联合、国企民企混改优势互补,与央企、省企组建联合体,强基健体。”

建筑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既要解决好“小散弱”的问题,也要解决好发展粗放的问题。

“当前,全国建筑业已步入了重要的转型阶段,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主导趋势。我们要坚持‘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大力促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齐头并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绿色建筑迈上新台阶,质量安全保障形成新机制,为推动我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市人大城环资委主任委员王剑锋认为。

管理制度和人才队伍则是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因此,市审计局副局长易旭东也提出,“要引导企业完善工程质量全周期管理体系,坚持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管理联动、技术与管理并重、质量行为与工程实体质量齐抓,加快应用建筑产业信息技术,降低运营成本,全面提高管理效能。此外,还要鼓励建筑业企业完善内部人才培训机制,出台相关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可依托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业课程,分类分层开展教育培训,逐步提高建筑产业人才队伍技能素质。”

突出城市营销重点

以营销带动城市“火出圈”

通过城市营销,如何把巴中推销出去,把需要的投资引进来、项目招进来、消费流量赚回来,成为读书班上学员们热议的话题。

抓好城市营销,首先需找准巴中城市营销的战略定位和战术方法。市政府驻重庆办事处主任杨亭认为,城市是一个特殊的品牌,可以从城市建筑、历史文化、特产小吃、旅游胜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去发现城市的特点,以城市的特色打造城市名片;为概括提炼一座城的营销定位,必须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发展脉络,挖掘能代表它、能体现它精髓的部分。选择好定位之后,进行调查研究,明确城市在此定位上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对比别的城市有哪些优缺点,自身的发展有哪些优势和不足。

如何在加强城市形象营销上做文章?市政府驻上海联络处主任童飞鸣认为,营销成不成功,关键看这座城市有没有吸引人的独特标识。城市营销要借力城市独特的地理风貌、人文环境、经典地标、美食景点等IP,转化为让人过目不忘的城市标识。要立足城市资源和特色,推出具有高辨识度的城市营销“拳头产品”,要有适合不同市场、不同受众版本的专题片、PPT、H5、短视频等产品体系。推介上,既要紧盯大台大报大刊加强深度合作,也要有适应“微抖快红”等新媒介的新作品。

着力打造营销巴中的媒体矩阵,在国际国内的重大平台与重要活动中“发声亮相”。巴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福荣认为,城市营销关键在于制造新鲜感。可以借助抖音、小红书、快手等平台,打出“组合拳”,抢占移动端、瞄准年轻人,契合互联网传播规律,实现裂变式传播,享受流量带来的红利。唤醒巴中“沉睡”的资源,打造一批现象级、爆款类、聚口碑、塑形象的大型传播精品,捕捉受众眼球、吸引游客前来巴中游玩。

旗帜鲜明唱响巴中经济光明论,加强巴中城市产业营销、资源营销、文化营销、政策营销,整合资源、集成能力等,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成为当下城市营销的重点方向。

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局长朱晓聆认为,城市营销和营商环境建设紧紧相连。营销环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一个地区经济的软实力和综合实力的表现,把营商环境、数据、政务服务三者有机融合起来,掌握数字化的主动权,通过数字赋能城市营销,赋能营商环境建设,赋能政务效能的提升,帮助营商环境再优化、再升级,更好地宣传巴中,营销巴中。

市工商联副主席赵恒认为,城市营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采取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生态等办法,实现“消费型社会+服务型政府”的完美结合,先把世界请进来,才能更好地把巴中推销出去,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巴中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筑牢民生保障“压舱石”

为高质量发展固本夯基

教育、卫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生保障的两块“压舱石”。读书班上,大家围绕完善体系架构、优化点位布局、增强内涵特色、彰显品牌效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持续增强教育、卫生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力。

“教育是发展的根基,教育在哪里,产业就会向哪里集聚,人才就会向哪里流动。”市教育局局长张玉明表示,将锚定“人民满意”目标,坚持开放合作基本路径,整合资源重要抓手,盘活队伍关键力量,以高质量教育营城聚人、聚产兴业、弘文正道。

教育高质量发展既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持久动力。“巴中教育质量距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杜洪建议,要加大对外开放合作力度,学习先进做法、管理经验,以巴中中学为基础打造龙头学校,减少学生流失。要打响巴中红色教育这张牌,开设巴中—朱德故里、巴中—小平故里等精品线路,打造精品课程,提升巴中知名度。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陈槟表示,将开辟“二三五”医卫改革新路,坚持“对外开放合作、对内深化改革”两大主攻方向,聚焦“四聚集、四转向、四提高”三条基本思路,推动“优化均衡布局、提高集成能力、扩大开放合作、加大协同联动、强化支撑保障”等五大重点举措,着力发挥医疗卫生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

“立足医保实际,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市医保局局长吴兴德表示,接下来,将以“调”助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以“改”促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以“建”服务医疗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

培育实用型技术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前提。恩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付玉阶表示,恩阳区将以品牌学校和特色专科科室建设为途径,打造优质的、特色的教育卫生产业;夯实职教基本条件,科学设置职教专业,高标准建好实训基地,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健康生活环境,以达到“营城聚人”的目标,切实从人才保障上推动巴中高质量发展。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市科技局副局长胡天寿认为,应当高质量办好中职、高职教育,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新型实用型高素质人才和产业工人,既能有效满足各类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又能通过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工人一线探索,继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政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市侨联副主席冯靖玲认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深度参与的办学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之间的有效衔接,由职能部门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申报与巴中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的问题。

建设专业理性干部人才队伍

充盈干事担当“人才池”

干部人才队伍的专业理性有哪些具体表现?市纪委常务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曹曦文认为,干部人才既要清楚大局大势、岗位职责,也要熟悉所在领域的政策、业务、实情,更需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这样才能做到专业理性。纪检监察部门将着力做到约束和松绑、力度与温度相统一,既为基层减负,又旗帜鲜明反“四风”树新风,让广大党员干部敢作为、善作为、担当有为。

市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罗之聪认为,广大党员干部要着力解决思想、能力、作风三大问题。要解决思想上的信仰、事业观、价值观问题,不能仅仅把工作理解为挣工资、养家糊口,要将工作当作事业,多思考、多担当、多创新。要通过系统专业培训,解决广大党员干部能力不足、干活质量不高的问题。要切实转变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让大家都能做到求真务实、勇挑重担、精益求精、能力过硬。

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四川大巴山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杜轻舟表示,该校将抓紧建设专业化的师资队伍,采取常态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加强对外交流学习、挂职锻炼等措施,加快补齐教师能力短板;将健全完善专业化课程体系,深挖巴中红色、绿色、特色优势,不断提升培训针对性、精准度;将从严管理提升培训质效,促使培训管理更加科学、专业,为建设一支适应发展需要的专业理性、担当落实的干部人才队伍作出应有贡献。

如何留住干部人才?市政协副秘书长李梦认为,要掌握干部人才的专业优势,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岗位上,做到用待遇、事业留人;也要切实提高专业人才的归属感,用感情留人,让干部人才有归属感,真正为巴中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建设专业理性、担当落实的干部人才队伍,需要各地各部门真抓实干、协同配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主持工作)何光平表示,人社部门将重点围绕“增量、质量、能量、流量”做好文章,切实为巴中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具体而言,将强力集聚扩大增量,持续挖掘事业单位和项目计划的岗位资源、推进“技能巴中”建设,着力扩大人才队伍总量。人社部门还将打造平台提升质量,通过积极申报一批国、省高级人才平台项目、深入实施“巴山卓越工程师”“巴山工匠”项目等,促进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将健全制度激发能量,稳步推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积极推进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探索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评聘机制,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将优化服务减小流量,探索建立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扎实做好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聘用推荐评选工作、积极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定期奖励和及时奖励制度,确保人才干部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

统筹发展与安全

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没有高水平安全就没有高质量发展。要推动巴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系统把握高水平安全、高效能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关系。

如何有效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巴中市人民政府国防动员办公室主任杜朝映认为,安全生产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参与。建议创新督查机制,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顾问制度。政府统筹、引导和督促企业聘请有相关资质的专家,或者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安全生产专家库,定期深入企业一线排查安全隐患,形成问题清单,并驻企指导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到位,从而形成“发现隐患—整改隐患—逐一销号”工作闭环。加大企业安全投入和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物防、技防、人防水平,真正把安全生产落实到最小单元和每一名操作手。建立企业安全生产“领导挂包”制度,将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具体落实到领导干部个人头上,督促企业将专家定期排查出的安全隐患整改落实到位,从而避免层层都在抓、人人都在管,管而无用、管而无效的现象发生。

“只有实现高水平安全,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内外部环境,同样,没有高效能治理,也没有高质量发展。”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张夕铫表示,首先要优化体制机制,细化权责清单,厘清各层级职责边界,把更多行政执法管理和公共服务职权下放到乡镇街道。其次要注重科技赋能,实施“互联网+基层治理”工程,改变基层治理中的“粗线条”,不断提升治理的精准性、协同性。三是发动群众参与,积极推行“道德银行、文明积分+社会治理”模式,切实构建“人人讲安全、人人参与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

“如何用政法‘服务指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市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陈贵平表示,将立足法律监督职能,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理念,以检察建议为抓手,谋在前预在先,抓前端、治未病,紧盯违规领取医保基金、精神病人管理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监督并协同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履职,以高质量检察建议促进高效能治理。

市司法局局长张华表示,统筹高水平安全与高效能治理,司法系统必须要在三个方面努力。一要坚定不移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目前正实施的“有法帮企”七大行动十二条措施,就是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二要坚定不移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让群众在“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法治环境中持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三要坚定不移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把安全防范责任措施落实到基层末梢、岗位人头,切实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

 


扫码关注巴中开放大学
服务电话:0827-2261033      邮编:636000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莲花街145号

版权所有 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 蜀ICP备17034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