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欢迎您!
现在位置: 首页 > 红色党建
红色党建
巴中红色故事我来讲-半截皮带“长征记”


半截皮带“长征记”

讲述人:曹茜

       在艰难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每天面临死亡威胁的不只是敌人的飞机大炮和围追堵截,也不只是自然条件的极度恶劣,还有缺衣少食的重重困难。在漫无边际的草地里,没有足够的粮食,不得不吃野菜。

      慢慢的野菜也吃没了,后来战士们琢磨起身上扎的腰带,包括枪套。这些都是皮做的,把它们切成一块一块的,然后搁水里煮,熬成汤喝来充饥。

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274团8连和兄弟部队开始第3次穿越草地。刚进入草地没多久,战士们就陷入了断粮的困境,只好挖野菜、嚼草根、啃树皮,后来野菜这些也没了,便开始吃牛皮腰带。

      年仅14岁的战士周广才所在的这个班原有14名战士,牺牲了7名,另外7名战士都是靠吃皮带维持生命。当班里其他6名战友的皮带都吃完后,周广才不得不把自己的皮带拿出来。看着心爱的皮带被割掉一段,切成一根根皮带丝,漂在稀溜溜的汤水里,周广才眼泪立刻掉了下来。他央求大家说:“不要再吃了,这个皮带是战利品,能不能留下来,把它作为战后我们的一个见证。”

       战友们都知道,周广才的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军在战斗中缴获的战利品。大家见状,没有把这根皮带吃掉,而是怀着对革命胜利的憧憬,忍饥挨饿将这剩下的半截皮带保留下来。

       在随后的长征途中,周广才的6位战友又相继牺牲,只有他随红四方面军胜利到达了延安。为了缅怀牺牲的战友,他用铁筷子在皮带背面烙上了“长征记”3个字,并用红绸子包裹起来。 

      1975年,周广才将这珍藏了几十年的半截皮带捐赠给中国革命博物馆。


扫码关注巴中开放大学
服务电话:0827-2261033      邮编:636000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莲花街145号

版权所有 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 蜀ICP备17034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