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欢迎您!
现在位置: 首页 > 市政府信息
市政府信息
巴山飞虹启新程

——写在巴南高铁建成通车之际

2024-06-27 09:28:57

来源:巴中日报

 

 

对速度的渴望,从人类蹒跚学步时已在心里萌动;对效率的追求,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而更加强烈。高铁,作为我国现代化重要的交通工具,不仅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也为流动中国注入了繁荣活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铁力量”。

超过3000年的抗争,大巴山南麓的巴山儿女终于摆脱了用脚步丈量距离的漫长的米仓古道时光;30年的奋进,我们逐渐拥有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三十而立再出发的起步之年,随着巴南高铁的开通,巴中终于补齐了现代交通体系的最后一块短板。

2024年6月27日,注定将载入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史册——经过连续十余年夜以继日的努力,巴中人民的高铁梦想,终于在这一天照进现实。交通领域向“新”求“质”,让老区人民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底气踏上新征程,推动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建设迈出新步伐、站上新台阶。

一条激活奋进的圆梦之路

“巴中,你让我感到陌生。”近年来,无论是众多在外的游子,还是身居本地的巴中人,不时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如今,随着境内首条高铁的开通,巴中融入祖国高铁版图,全方位迈进“高铁时代”,打开山门拥抱世界,这种感慨将会更加深刻。

巴中的“陌生”,源于日新月异的变迁,源于旧貌换新颜的幸福,源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久久为功。

巴中的交通发展史,最能折射历史的变迁,映照时代的脉动。5000年前即有人类活动的巴山区域,用数千年时光打通了连接关中平原到天府之地的米仓古道,近3000年的翻山越岭、肩挑背扛让巴人吃尽了苦头。到了近代,南下到成都,动辄步行半个月或乘车三五天,是巴中人记忆中的艰难旅途。

交通是发展的战略基石,是区域振兴的命脉所在。巴中人宁愿苦干、不愿苦熬,改变交通劣势的决心无比坚定。以1993年巴中成立地区为起点,在30年间完成了交通领域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追赶,没有高等级公路,不通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的历史被逐一改写。到建地设市30周年时,巴中的公路路网密度居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首位。

修一条高铁,造福一方百姓,带来一方繁华。铁路有长距离运输、运量大、运输成本低,节能、全天候、安全等多种优点。高铁相对普通铁路还有巨大的运输承载能力、超高的效率、更高的技术指标和舒适度等方面的优势,对于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快速发散、流动有不可替代的资源集聚效应。

“期盼高铁修到我家乡”,成为360万巴山儿女的共同心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8年,巴中首条高速公路广巴高速建设如火如荼时,巴中已经谋划巴南高铁建设;2012年,巴中开通到成都的普通旅客列车时,在成都火车北站停靠的成排电气化列车中,巴中的“绿皮车”格外刺眼,让巴中人的“高铁梦”愈加强烈。锲而不舍的巴中人,在一次次争取中为巴南高铁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终于在2019年12月迎来了项目正式开工。

巴中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张云清介绍,巴南高铁通车后,巴中至成都至重庆的通车时间极大压缩。巴中人过去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出行方式将发生质的改变,逐步变为可选择公路、高铁、航空等多元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2024年,巴中三十而立再出发的起步之年,巴南高铁的开通,补齐了巴中高质量发展的交通短板,巴中区位优势迎来新提升,打通了巴中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动脉,为巴中注入发展新动能。

一条欣赏巴中的文旅之路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指出,做优做强文旅融合发展区,建设文旅融合和全龄康养胜地。高铁开通之际,全域联动做强文旅,正逢其时。

巴中东站正对面数百米外有一个叫苟家湾的地方,100年前,中共地下党员在这里成立了巴中第一个党支部——兴文苟家湾党支部,自此点燃了巴山革命的燎原火焰。

如今的苟家湾早已被现代化的公园、高楼所代替,原址附近的巴中经开区兴文街道兴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红色主题展厅,用专门的章节介绍兴文苟家湾党支部的活动情况。旅客从东站步行仅需几分钟即可到达。

作为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巴中历史厚重、文化璀璨,境内红色文化景点众多。以巴中东站作为起点,向西行驶10余分钟车程,可达川陕苏区将帅碑林,领略全国最大红军将帅碑林带来的震撼;向东南方向行驶50分钟车程,可达位于平昌县的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感受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刘伯坚烈士的风采;向东北方向行驶1小时车程,可达位于通江县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25048名红军烈士,是全国安葬红军烈士最多、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巴中现存90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10617件馆藏红军文物,旅客从走下高铁的那一刻起,便可以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红色之旅。

除了厚重的红色内涵,巴中还有“含绿量”十足的景点。全市有1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涵盖“叶、石、洞、峡”等自然风景中最精华部分。

市文广体旅局副局长石虎表示,巴南高铁有效解决了巴中发展文旅产业长期面临的交通通达性问题,让游客可以更轻松地到达光雾山、诺水河、恩阳古镇等知名景区,极大地提高了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度。高铁运行速度快、准点率高,极大缩短了游客的出行时间。随着“同城效应”的逐步显现,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高铁相互串联,形成更大的旅游网络,吸引全国各地更多的游客发现巴中、欣赏巴中。

一条开放合作的聚势之路

让四海咫尺,让人心凝聚。巴南高铁为巴中打开了一扇通向远方的大门,让巴中人更加自如地广邀宾朋,赴一场共商发展的“红色之约”。

以开放的心态找“亲戚”,用共赢的理念寻“伙伴”。今年以来,巴中与成渝城市圈党政交流、项目对接频繁,全方位多领域绘制蓝图,广交朋友携手奋进新征程。巴南高铁的开通,开辟了巴中与外界合作的“快车道”,更有利于拓宽广度融入“新通道”,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市投促局副局长王启寿认为,巴南高铁开通,有利于提升发展环境、加快要素流动,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升级的重要引擎,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纽带,是推动投资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将催生巴中到南充1小时经济圈、到成渝2.5小时经济圈的形成,让经济协作、区域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过去制约巴中发展的壁垒正在被打破。同时,巴中丰富的资源优势,将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供展示窗口,极大地增强了外来企业在巴中投资的信心,吸引汇聚更多国内外优秀企业和人才来巴创新创业。

巴南高铁开通,为我市创新布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供强力支撑。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蒲浪表示,巴南高铁可以将巴中优质农产品的销售半径、销售市场拓展到全国,为促进巴中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创造发展条件。随着巴中对外开放的脚步进一步加快,游客、人才接踵而至,企业纷至沓来,城乡融合、农旅融合加快提速,催生新的发展理念、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等,乡村治理、城乡二元结构、三产融合发展将极速蝶变。巴中“三农”必将在传统与现代交流融合中,产生新的生产力,进入新的发展赛道,形成新的增长极。

一条追赶跨越的希望之路

中国高铁开通16年来,在各地以惊人的扩张速度和卓越的技术标准,诠释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高铁经济圈”使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提升通行速度的同时,改变沿线的发展维度,让“高铁为美好生活加速”名副其实。

巴中各方已摩拳擦掌,以建设“一市四区三地”为指引,让沿线经济“活”起来、“火”起来,共享高铁红利“大蛋糕”。

巴南高铁的开通,使恩阳区成为全市唯一真正意义上实现“铁公机”的县(区),对政治、经济、社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恩阳区发展改革局党组成员、项目办主任郑龙介绍,恩阳正加紧抓好项目投资工作,全力推进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委托招商,力争全年签约落地项目50个、到位资金70亿元以上,同时提前谋划“十五五”规划。

高铁也为巴中经开区集成创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入新的活力。巴中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苟春生表示,巴中经开区正围绕把高铁枢纽优势转化为以产兴城、营城聚人发展优势,重点抓好功能空间布局、产业功能区规划、城市节点设计,同时整合资源编制主导产业图谱、突破发展先进材料、电子信息、医药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物流业、金融业、信息服务业三大支撑产业,补齐总量与质量、科技与创新、外资与外贸短板。

市经信局总经济师何光映表示,高铁将助力巴中工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为“生态工业兴市、先进制造强市”插上腾飞的翅膀。

四川巨星铭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行政副总、招投标总监杨晖表示,巴南高铁开通,为公司产品输出和市场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实现与发达地区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

速度和激情共舞,梦想与幸福和鸣。回首过去,巴中人在逆境中奋进,让交通承载着游子思乡、万家团聚的梦想;展望未来,驰骋在巴山大地的钢铁巨龙,正托举起巴中儿女追赶跨越的希望,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用奋斗换来幸福、用拼搏书写荣光。(记者 陈杨)

 


扫码关注巴中开放大学
服务电话:0827-2261033      邮编:636000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莲花街145号

版权所有 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 蜀ICP备17034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