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肖国宝
讲述人:何丹
肖国宝原名徐永寿,1927年10月10日出生在四川省南江县新民乡灌坝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徐永寿家世代赤贫,田无一丘,地无一垄,全靠帮人打工扛活维持生计。1936年,四川大灾荒,庄稼颗粒无收,一时饿殍[è piǎo]遍野。为了找条生路,徐永寿入赘到了肖家,改名肖国宝。
1949年,全国解放,肖国宝的家乡被解放。
当他看到解放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主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时,深受感动,便立刻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初,贵州的土匪与国民党保安团勾结,对老百姓展开大肆屠杀和掠夺,剿匪也成了解放大西南的重要环节。
肖国宝担任140团1营2连1班的副班长,随部队一同从四川跋山涉水来到了贵州。
1950年2月,解放军在贵州西部包围了一个土匪的山洞,肖国宝身先士卒[shì zú],第一个冲上去,击毙了洞口的两名土匪。随后,他沉着地指挥战斗,和战友们一起与土匪展开战斗,活捉了16名土匪,并缴获了13支步枪。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肖国宝表现既英勇又机智,连续多次立下战功,一共获得8次表彰。由于出色的表现,肖国宝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0年11月,140团1营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抓捕盘踞在黔南一带的匪首曹绍华。
这时,肖国宝斩钉截铁地对上级说:“这个任务交给我吧!我一定保证将曹匪捉拿归案!”
在长顺县马山槽的斗蓬冲村,群众发现了曹绍华一伙的行踪,肖国宝得知后,立即前往该地展开战斗。
曹绍华之所以选择斗蓬冲村作为据点,是因为它险峻的地势,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只有三个垭口可以进入。
不一会儿,解放军战士们便将几个垭口封锁,让曹绍华十分心慌。于是,曹绍华选择从西边的垭口开始突围。但是,却遭到解放军战士的迎头痛击。
见势不妙的曹绍华,于是以机枪为掩护,率部从南垭口拼命向外冲。
一场激烈的战斗展开了!
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形,他们用一辆重机枪在上面扫射,坚守垭口最上层的二班战士接连牺牲。
肖国宝见状,立刻带领一班的战士向上冲去,但是仍然被凶猛的火力压制住,难以前进。
这时,肖国宝愤怒地看着敌人的机枪,心想:“一定要干掉它!”
于是,他端起冲锋枪站起来,大吼一声冲了上去。当他在跑到第一个山坎时,一颗子弹飞了过来,击中了他的腰部,顿时鲜血直流。然而,肖国宝不顾伤痛,仍然拼命冲向第二个山坎。这时,又是一颗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胸部。
原来,土匪头目之一马其中,隐蔽在石头后面朝他开了一枪。肖国宝发现之后,咬着牙跳到马其中身上,夺过他的手枪,并立即结束了他的性命。然而,前方敌人的机枪仍然在不停地吐着火舌,让战士们举步维艰。
怎么办?
此刻的一幕,让战友们惊呆了。
受伤的肖国宝,踉踉跄跄[liàng liàng qiàng qiàng]地地站起来,朝着敌人机枪的方向冲去。
他用尽全身力气高喊一声:“同志们,冲啊!”
只见这时,子弹像雨点一样打在肖国宝的身上,身中7弹后的肖国宝,倒在了血泊之中。
牺牲时,肖国宝仍然紧握着冲锋枪,攥着拳头。
战士们看到班长舍身牺牲,一边流泪一边高呼:“活捉曹绍华!为班长报仇!”于是,他们奋力冲向前,一个个杀红了眼,最后终于攻下了这个土匪窝,并且活捉了曹绍华。
肖国宝所在的连队,也因此有了一个光荣的称谓:肖国宝英雄连。
肖国宝牺牲后,新华社以《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肖国宝》为题,向全国播发了他的事迹。
1951年2月西南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签发命令,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追授予模范共产党员。生前所在连被命名为“肖国宝英雄连”。贵州省长顺县修建了“肖国宝烈士陵园”,四川南江县还设了“肖国宝纪念馆”,人民将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