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欢迎您!
现在位置: 首页 > 红色党建
红色党建
巴中红色故事我来讲-背着女儿去革命


背着女儿去革命

讲述人:张春初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这是毛主席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涌现出很多志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的“红色娘子”。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红色故事《背着女儿去革命》的主人公是曾广澜。她是共和国36位军事家之一蔡申熙的夫人,曾任红四方面军妇女团团长,是我军少有的大革命时代参加革命的女军人曾任巴中特别市市委书记。

1932年12月,白雪覆盖的巴山直耸入云,一行红军正冒着严寒,一步一步向山顶攀爬。队伍前面,一个身材矮小的女战士挑着扁担,一头挑着行装,一头挑着孩子。她就是彭杨军事学校的军需科长曾广澜。  

两个月前河口镇战斗中,蔡申熙不幸中弹,垂危时对曾广澜说:“广澜,你别哭,革命总是有牺牲的。你要坚持下去,带着孩子跟着红军,好好活下去,革命一定会胜利!”

曾广澜含泪掩埋了丈夫,又立即投入工作。这时,张琴秋找她谈话:“广澜,我们又要转移了,一路会遇到很多困难,组织上考虑,萍迹还小,申熙同志又刚牺牲,你带着孩子去苏联,那边环境好……”“我不去,红军去哪里,我就去哪里。”曾广澜记着丈夫的话,“张主任,你放心,我不会拖队伍后腿。”

出发前,曾广澜找来扁担,将行李和女儿都挑在肩上。从鄂像统到陕南,再到大巴山,母女俩从未掉队。川陕苏区建立后,曾广澜奉命组建妇女独立营,之后又扩编为妇女独立团,她担任政治委员,不久任巴中市市委书记。为了让来自大巴山区的穷姐妹、苦丫头、童养媳成为合格的革命战士,曾广澜身先士卒,全团战士对她心服口服。徐向前称赞说:“有曾广澜在,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看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又要忙工作,有人劝她再成个家,或者把孩子送人。曾广澜长得好看,工作能力强,一些红军干部也向她表达爱慕之意。曾广澜都拒绝了,她说:“我答应过申熙,只要我还活着,就是蔡家人!申熙一直陪着我。”她的口袋里,永远放着蔡中熙的照片。

1935年,红军开始长征,此次行军路线大多荒无人烟,实在太危险。有人劝曾广澜将年仅6岁多的女儿留在后方。曾广澜依然摇头,她说:“我答应过申熙,永远带着女儿。”

部队特意给她拨了一匹小青马,曾广澜将女儿放在小青马背上,自己牵着马,一步一步跟着部队,踏上漫漫征途。

雪山的严寒超出想象,风雪总是暗无天日地刮着,寒冷和饥饿如影随形。为了安全,曾广澜把女儿绑在身上,坐在马背上,跟在队伍后面。蔡萍迹很乖,从不哭闹,饿了就趴在马背上睡觉,醒了就给大家唱歌,是队伍里的开心果。为了减轻曾广澜的负担,过草地时,遇到不能骑马的地方,大家总会主动背着蔡萍迹走好长一段路。靠着大家的帮助,母女俩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行军,随军到达包座地区。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曾广澜又被调回红四方面军妇女抗日先锋团,担任特派员。到职后,她领上女儿蔡萍迹,随西路军一起度过黄河,踏上艰险而又悲壮的征途。

解放后,曾广澜带着女儿来到蔡熙的墓前,告诉他:革命胜利了


扫码关注巴中开放大学
服务电话:0827-2261033      邮编:636000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莲花街145号

版权所有 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 蜀ICP备17034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