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巴中市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召开。市委、市政府给出年度题卷——把巴中打造成“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在开放之门愈加敞开、合作之路逐渐宽广的巴中,怎样让企业做生意更加容易?
全市上下的回答掷地有声——企业家必须且始终要“站C位”“坐上席”。
一阵阵改革春风从沿海吹向内陆、从深圳吹往巴中,开放之势乘风愈疾。看方位之变,开放合作是抢抓风口机遇的必然选择;观方向之变,振兴发展是跨越发展鸿沟的既定目标;察方法之变,系统集成是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方法。
看今朝,全市新登记经营主体同比增长30.06%、居全省第一位,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36.7%、同比增长18.7%……亮眼的“成绩单”背后,体现的是全市促进开放合作的势头之盛、推动改革创新的动能之强、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之大、尊重关爱企业家的氛围之浓、企业来巴投资兴业的信心之足。
聚力提升招引精准度 汇集开放合作动能
2024年8月28日,运达股份通江新能源产业园投产暨风电机组整机下线。这不仅是浙川东西部协作结出的又一硕果,更是探明了区域全产业链合作的新路子。
招引项目、投建园区、发展产业,并非是“装进篮子都是菜”的粗略构想,而是紧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窗口期”慎之又慎的系统考量——
巴中富集水、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如何将拥有的“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要以“融圈建链”为抓手,招引“链主”企业,以资源换产业、以协作求突破、以共赢谋发展。
“浙江有产业、资金优势,巴中有资源、市场优势。多重优势的系统集成,将有力辐射四川、重庆、贵州、甘肃等地,并为加快建设‘川渝重要清洁能源转化基地’提供有力支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浙川东西部协作重点示范项目,运达股份通江新能源产业园是未来浙川两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平台,也将培育更多带动巴中发展的增长极、增长带。巴中的资源在开放合作中不断转化成“金山银山”,撑鼓老百姓的钱袋子。
聚焦主导产业,招商需有方、引企必有策。推动开放合作,既要立足当下,又要着眼长远,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去年以来,我市明确“5+2+3”产业定位,完善产业链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领衔,组建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链(招商)专班。
按照产业前沿趋势清、链主龙头企业清等“八清”要求,编制沿链招商“四图三库”,推出重点招商项目194个,锚定19条重点产业链赛道,纵深推进产业链招商,签约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1个,同比增长19.64%,五大主导工业项目占引进第二产业项目比重达76%。
“离家20年,‘家’里大变模样。我不只是企业家,更是城市合伙人,我与巴中价值共生、共创、共融。”远离家乡,才知离不开家乡。2023年底,投身钠电产业的四川佰思格新能源公司董事长谢皎回到巴中经开区投资建厂。
2024年,全市聚焦“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牵好重点项目“牛鼻子”,实施“高质量招引攻坚突破年”行动,坚持以开放心态“找亲戚”、以共赢理念寻合作,集聚发展势能,力拼招商引资,巴中正在拓展与世界合作的发展空间。
着力探索“微改革”实践 扩大开放合作水平
在开放合作的时代洪流中,扎根巴中的企业数量逐年攀升。如何更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壮大?2024年,市委、市政府高擎指路明灯——“改革和开放协同发力才能催生更多物理变化产生化学反应”“全面深化改革的靶向也要聚焦到解决产业发展问题上来”。
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改革既要抓大,也要抓小,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微改革”也可实现“大突破”。
要素保障是“命根子”。电力的稳定供应和高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对于电力工业改革的探索,正是“微改革”助企惠企的重要一环。
如遇高峰期,企业用电难怎么办?虚拟电厂可以提供集成用电保供服务。2024年11月10日,巴中市虚拟电厂开工建设。2024年12月20日,运营平台成功通过四川省新型负荷管理系统平台性能测试,成为四川省首个正式投入使用的地级市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目前,新建虚拟电厂已完成充电站、换电站、工商业中央空调柔性负荷、公共照明等行业终端接入,总接入负荷达到4.5万千瓦,聚合可调节负荷达1万千瓦以上。
“虚拟电厂能够推动保障能源稳定供应,推进新能源产业融圈建链,帮助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增加企业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巴中虚拟电厂现场负责人陈琳文详细解释虚拟电厂助企惠企的关键作用。
如不缺电,企业又该如何省电省钱?“电力精算师”可以上门面对面支招。去年3月,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巴中市恩阳供电分公司专属大客户经理杨梅发现,巴中五仓宝盈农牧有限公司存在变压器利用率低、未执行错避峰用电等问题,便迅速上门指导调整配电装置、定制合理用电计划书为其省电。
“跟去年比,猜猜省了多少?60万元!”公司负责人胡林迅速给出答案,言语中藏不住激动的心情。
为帮助企业用上“明白电”“满意电”,市、县两级共组建6支“电力精算师”团队,深入用电大户、用电管理不科学企业、到户均价偏高企业,一对一开展用电诊断、一对一出具用电建议、一对一落实服务举措。2024年以来,“电力精算师”团队累计走访服务企业1226户,“一企一策”量身制定合理化用电建议书1212份,助力企业降低用电成本713万余元。
“微改革”正当其时,也远不止于此。以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为解题导向,一批针对财源、金融、用电等各方面的首创性、特色化创新成果正惠及全市千企万户。
改革财源建设机制。构建融资产品更丰富、融资方式更多元、融资成本更合理的金融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试点改革,建立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100亿元基金体系,实现“活金融、强国资、大国企、好财政”。
组建金融服务专班。出台金融服务体系实施方案,修订金融业发展鼓励办法,积极推动四川银行巴中分行开业,启动商业保理业务,组建融资担保集团,建立健全产业基金体系,建设融资服务中心,加快构建金融服务体系。去年1至8月,全市直接融资43.07亿元,加权增速全省第3名。
找准症结搞改革。全市以开放倒逼改革,把政策和制度瓶颈摆在开放前沿、合作台面上,执“微改革”抓手,解决企业发展桎梏,释放市场发展潜力。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开放合作质量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润物细无声,影响着市场主体兴衰,决定着城市生机活力。
从2024年2月18日对外开放工作座谈会、2月19日经济工作推进会、6月6日市委五届八次全会、10月15日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代表座谈会,到11月19日市委五届九次全会,“营商环境”是“高频词”,更是2024巴中年度“热词”。
好雨知时节。好政策、好服务、好办法亦是如此——集成政务力量、整合政务资源、提升服务效能,方能让企业家宾至如归。
高位推动企业合理合法诉求问题“动态清零”。每周星期三晚,全市统一搭建起“巴商茶间荟”政企沟通平台,采取“报名+点名”方式,市级“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轮流召集,每次邀请5-8名企业家进行座谈交流,“点对点”解决企业诉求,“面对面”回应企业期盼。
“当时在会上提出了下半年面临订单增多而工人不够的问题,没想到一周内人社部门就组织了人才招聘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024年6月12日,巴中市铭诚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冉博文受市人大常委会之邀,在第十期“巴商茶间荟”上提出人才招聘诉求。
为解决本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去年6月下旬,人社部门在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毕业季人才招聘会,尽全力当好“红娘”,为企业和人才搭建供需对接桥梁,不仅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要,还减轻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如此高的办事效率,让包括冉博文在内的诸多企业家直呼惊喜:“这茶,好喝!”一杯茶茗入口,喝的是巴山特色的云顶茶叶,饮的是“亲清”有为的政商关系,品的是为企纾困的深情厚谊。
当下,巴中的产业基础决定了巴中短时期内没有能力形成完整系统的产业生态圈。面对底子薄、基础差的局面,市委鲜明指出,必须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融入成渝西地区甚至更大范围。
2024年10月25日,巴中企业(成都)幸福中心总部基地投入运营,现场一片忙碌。工作人员在工位上远程连线巴中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按照操作提示,帮助签约企业完成营业执照登记办理。
作为巴中在成都布局的首家离岸孵化中心,巴中企业(成都)幸福中心是巴中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也是外地企业走进来的第一站。通过“巴中企业,成都孵化”的模式,以成都之“高”“新”资源服务本地企业、孵化“双创”企业、促进招商引智、推进协同创新,实现成巴成果转化共享。
“融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有机结合、互鉴共进,而巴中企业(成都)幸福中心正充分发挥着走向成都、汇入成渝西、融入世界的“桥头堡”作用。
一年来,幸福在巴中逐渐具象化。全市6个产业园区全覆盖的“企业幸福中心”也相继落地完工,多元化的政务服务正不断下沉到基层、到园区、到企业身边。
以招商引资汇聚澎湃动力,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潜能,以能力诚意铸造优渥环境……全市坚持把开放合作作为集聚资源、搭建平台、链接外部的主抓手,高水平打造开放合作典范地,向全国乃至世界传递出巴中坚定扩大开放、共谋合作共赢的能力、决心和信心。
记者手记
坚定走在开放合作大道上
开放之门愈加敞开、合作之路逐渐宽阔,于巴中而言,抓住一个个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时代机遇是问题的关键。
2024年,市委明确指出,要树立有解思维。如今,解题方向已明确——立足发展实际、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开放信心;解题思路已清晰——整合资源、集成能力、创新发展。
以世界眼光看巴中。巴中与其他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比较优势各异,所以开放不能只是资源要素的简单互换,合作也不能只有产业项目的机械互通。而是立足发展实际,在开放中整合多方资源,在合作中集成多方能力,才能形成有利于巴中与世界各地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回首过往,奋进基因厚植。巴中积极推进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全域扶贫开发,先行先试建绿色工厂、办微水电站,丝绸厂、棉纺厂、罐头厂等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两瓶酒”热销全国;
凝望当下,奋进力量积聚。巴中坚定“一市四区三地”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主导产业“融圈建链”,运达风电、三一硅能、低空经济、钠电产业等重点项目先后落地投建,“一片红叶”远飘世界。
历史证明,开放合作是唯一选择,整合资源、集成能力更是开放合作的不二法门。2024年,一系列重大开放机遇正在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构想转变为现实,并在巴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和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放汇合作之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以开放谋共享之福。在开放合作的大道上,巴中正一以贯之、坚定前行。(巴中融媒记者 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