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站在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巴中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任务更加艰巨,如何以高质量发展破题突围、蓄势跃升?两会期间,市委书记鲜荣生深度把脉巴中发展,提出“巴中发展五问”——需要涵养什么样的生态、需要整合什么样的资源、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策略和方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当前巴中政治协商需要关注什么重点,直指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为全市上下凝聚共识、锚定方向提供了关键指引。“五问”既是方法论,更是宣言书。今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生态是一个巨系统,既存在于自然环境,也存在于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站在新起点,巴中正以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为目标,积极探索既符合时代特征又彰显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全力擘画中国式现代化的巴中图景。“巴中发展需要涵养什么样的生态”成为当前各级干部深入研讨的核心课题。从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到绿水青山的自然生态,再到活力迸发的经济生态,多维度的生态建设思考正在全市形成广泛共识与热烈讨论。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推动政治生态气象更新
“在巴中工作转段、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快补齐干部队伍建设短板,以干部之变引领发展之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如何加快锻造政治过硬、专业理性、务实精进的干部队伍?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苟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核心是坚定理想信念、关键是鲜明用人导向、根本是干部培优提能。
近年来,依托“巴中干部讲习堂”“周末选学”,市委组织部始终把教育培训作为提升干部队伍政治素养的有力抓手,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同时,选派相关领域优秀干部参加“三线蹲苗”“双向互派”,推动干部到发展前线、基层一线、攻坚火线经风雨、长才干,着力培育锻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此外,苟国还提到,市委组织部始终鲜明“出工作、出干部”导向,关心关注党员干部队伍成长,健全全方位关怀激励体系,识别发现一批优秀干部,对能力突出、素质优良、敢于担当的及时提拔任用、晋职晋级;落实干部容错纠错机制,充分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的强烈信号。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把干部这个决定性因素建强激活,以干部转变来引领工作转段、发展转型,为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夯实力量支撑。”谈及未来发展,苟国信心满满。
面对“营造良好政治生态”这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王海初则认为,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持政治主动、精准理念、系统思维,突出护航发展,深化惩贪治腐,一体推进“三不腐”实现新突破;突出学纪知纪明纪守纪,全面加强纪律建设取得新成效;突出改革创新深化实践探索,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彰显新活力,不断推动党内政治生态气象更新、向善向好。
“我们将以正风反腐纵深度、政商关系亲清度、廉洁文化浸润度,全力营造积极健康、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为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提供坚强纪律保障。”王海初表示,聚焦让“人人成为环境、个个都是生态”这一奋斗目标,2025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以更加坚定、更加清醒的政治自觉,聚焦大局大事,以精准具体的政治监督保障终端见效;坚持严管严教,以纪律建设赋能干事创业;聚焦风腐顽疾,以正风肃纪护航改革发展;聚焦责任落实,以监督合力凝聚担当合力。
谋深做实产业根基
不断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2月11日,在恩阳区巴中市中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又一批扁平马达订单加紧生产;在通江县,运达股份通江新能源产业园内,风电开发及风电装配产业建设如火如荼,清洁能源资源变成“金山银山”……“小而美”“专而精”的重点企业正在巴中这片热土上开花结果。
出手就出彩、完成即完美。站在新的起点,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谋划之椽笔,正在谱写奋力推动经济建设的新华章。蓝图之上,坚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产业培育上成为全市上下共识。
如何加快实现“2026年GDP突破1000亿元、202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目标?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杜晓莉认为,要坚定信心、下定决心,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项目扩大投资方面,我们将谋划储备‘有效投资、有根产业、有持续税源’好项目700个、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推动19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420亿元以上,支撑投资增长8%。”杜晓莉说。
此外,杜晓莉还提到,在产业融圈建链方面,聚焦“5+2+3”产业体系和9圈19链,按照“八个清”精准绘制产业图谱,攻坚关键企业、产品、园区、技术、项目,推动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继续实施企业“六上”计划,着力优存量、拓增量,全年入库“四上”企业170户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户,新增上市后备企业3户以上、企业“上云”80户;在要素有效配置方面,以要素保障为“命根子”,开展水电气油运等要素保障攻坚,确保价格不高于川东北同类型平均水平,全力打造“企业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年和“十五五”蓄势年。在这关键一年,投促工作的部署谋划更考定力和水平。
一开年,市投资促进局局长王良双紧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早早谋划、细细思量,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他提到,在强化力量集成方面,将积极构建“链长+链办+要素保障部门+县(区)及产业园区”协同招商工作体系,做深做精延链招商;在推进重点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突出“5+2+3”重点产业招引,细化产业链招商路径,加力推进以清洁能源、低空经济、精细化工、钠电产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在推进路径模式创新转变方面,围绕全省“六大优势产业”、紧扣9大产业生态圈,整合资源要素,引进战略投资、吸引优质项目;在推进成果转化质量提升方面,实施项目储备、对接、签约、开工、投运、营销等“六个一批”行动;在擦亮“开放巴中”金字招牌方面,推行外来投资企业“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工作机制。
“今年,我们将着力实现省外引进产业项目新增投资增长15%以上,引进1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25个,外商直接投资(FDI)突破800万美元。”王良双说。
以能力建设支撑新时代招引,方能夯实投促事业发展根基。王良双表示,2025年,全市投促系统将加强招商队伍专业化建设,吸引优秀人才充实队伍,壮大一线招商力量,打造专业理性、务实精进招商队伍,为巴中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贡献投促智慧和力量。
创新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开发更多巴中生态产品
2月10日,在位于巴中经开区的巴中建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械轰鸣声、电机转动声、板材切割声交织在一起。这里是目前国内刨花板单线产能领先的生产线,经过削片、施胶、切片等步骤后,合格的刨花板就源源不断地发往了西南、东北等区域,年总产能可达100万立方米。
生态绿色是巴中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建设现代化巴中的最美底色。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生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生态。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63.18%,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分别达到1166万亩和6696万立方米。全市现有13个国有林场,集体林占林地总面积近90%。
如何让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
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春林介绍,我市通过不断推进林业资源深度转化利用,特别是在木材精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康养产业、碳汇项目开发、国家储备林项目等方面,已成功创建省级林粮现代产业园区1个、建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开发全省首个森林经营碳普惠项目,“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拓宽。
张春林表示,林业部门将联动发展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充分盘活集体林资源、实施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纵深推进林业产业发展,从而加快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生态红利向发展红利转化,推动巴中高质量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
要持续放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效应,在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上大胆探索,打通转化通道,努力把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通江县生态环境局局长杜铭认为,要加快生态产品开发与市场化,利用生态价值核算成果,结合巴中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道地药材,开发和生产具有巴中特色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态工艺品、生态保健品,推动更多巴中生态产品市场化。他表示,下一步,将利用通江县丰富的森林资源开展碳汇项目,积极参与国内碳汇交易市场,争取碳汇交易收入,将碳汇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巴中融媒记者 严波 张维 曾洲 姜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