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欢迎您!
现在位置: 首页 > 市政府信息
市政府信息
共聚盛会 共谋发展——巴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侧记

2022-11-03 09:13 来源:巴中日报 

         11月2日,天气晴好,巴中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与会嘉宾看基地、进厂房、参加推介会,进一步促进企地双方深化交流合作、携手共谋发展。
  这是一次审时度势、运筹帷幄的大会,坚定了我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为今后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绘就了蓝图。
  这是一次思想碰撞、集思广益的大会,大家在会上交流先进经验、碰撞思想火花,探索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方向。
  探索新路径
  生物医药产业
  驶入发展“快车道”

  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2000多亩的“药粮”标准化种植区里,绿油油的枳壳树迎风招展,枳壳树下套种着土豆、萝卜等农作物。
  与会嘉宾一边看,一边了解“枳壳+”的发展思路。当得知全村“枳壳+土豆”“枳壳+大豆”等“药粮、药蔬”种植综合产值达4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实现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时,大家纷纷为龙台村的创新举措点赞。
  “不止是龙台村,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国家‘中医药振兴发展’战略部署,以四川建设‘中医药强省’为契机,加快推进以中医药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市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推动工作重心向产业培育振兴转移,确立了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和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1+3”主导产业,成立生物医药产业链推进小组,制定出台中医药十年发展规划、生物医药5年行动计划、大品种培育、林草中药材种植方案等政策文件,全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巴州区东西部协作中医药产业园,规划建设面积6.7平方公里,建设厂房50万平方米,入驻生物医药精深加工企业5家,涵盖中药材产地趁鲜加工、生物医药制品、中药颗粒中成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秦岭药业就是其中之一,在该公司产地趁鲜切制生产加工线上,工人们忙着将收回来的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前公司无加工场地,只有委托加工,公司和药农收益难以保障,如今加工厂投用,实现种植、回收、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秦岭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玉峰介绍。
  基地蓬勃兴起,产业链不断延伸,与会专家纷纷表示,巴中的生物医药产业驶入了发展“快车道”。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市种植中药材面积76万亩,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逐渐成为群众致富产业。
  搭建新平台
  签约企业19家
  总投资50.29亿元

  青包山药旅融合示范园项目拟建栀子等产业园3000亩,新建游客中心、酒店、特色民宿、康养中心、中医馆、含中药材的大地景观、林中游乐项目、生态停车场、森林步道等,打造莲花山—青包山—灵山百里中药材花廊,建设周期24个月;
  川佛手全产业链项目在恩阳区境内,拟建成川佛手种植基地以及川佛手烘干、切片、冷链、物流等相关配套设施和加工生产线;
  中药材饮片生产加工项目将选址平昌县经开区,拟投资3.2亿元,建设中药材饮片加工厂,建设中药材仓储物流区域中心;
  ……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期间,我市举行生物医药产业项目推介会,共签约企业19家,总投资50.29亿元。
  “推介和签约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关键抓手。”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壮大,需要大抓项目投资与企业招引。过去,我市已经招引培育了国药天江、一爻良方等省市级以上中医药重点龙头企业24家、中医药规上企业10家,实现中医药产业全链产值66.25亿元。未来,巴中的目标是通过四五年努力,构建起2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以这次签约为契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实现产业发展共赢。”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说,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之外,巴中已经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道地药材产业发展联盟,支持国内知名中医药院校与县(区)、企业合作,推进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
  全力搞服务
  为项目落地实施
  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今年3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发展中药材健康产业、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加快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决策部署,擂响川药振兴战鼓。《“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巴中纳入12个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明确支持巴中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系列从中央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让我市进一步明确和坚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
  “企业引进来,就要全力搞好服务。”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期间,各县区、各部门纷纷表示,要全力搞好项目服务,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和优惠的政策,为项目落地实施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为此,我市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产业发展引擎来抓,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把创建“全省最优、全国一流”营商环境作为“1号工程”,率先建立“好差评”和市县领导挂联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制度,推行“巴中跑团”,推出“1+6”稳增长系列政策,出台生物医药扶持措施,建立产业基金和中医药贷,产业扶持资金最高上亿元,并开展企业诉求“动态清零”行动。
  除了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我市还坚持培育壮大智康、百顺药业等大批生物医药重点龙头企业,生产中药饮片、中成药和配方颗粒、精制饮片等新型产品上千种,解毒降脂片等优质产品投产,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深化政企、院企合作,加快产品研发,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校开展战略合作,研发杜仲、黄精、金银花、青钱柳、天麻、银耳等系列衍生产品,产业价值链全面升级。(记者 何欢 陈俊吉)


扫码关注巴中开放大学
服务电话:0827-2261033      邮编:636000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莲花街145号

版权所有 巴中开放大学(巴中社区大学) 蜀ICP备170349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