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08:59 来源:巴中日报
近日,我市与省经信厅签订厅市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按照“厅市联动、政策衔接、突出重点、共促发展”的合作原则,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以推动新型工业化为引领,以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绿色发展为抓手,全面补齐我市工业发展短板,加快我市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使巴中成为全省工业发展的新兴增长极。
构建现代工业体系
核实订单、打印单号、分拣包装……近日,走进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的巴中本亦食品有限公司,入眼便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我们公司的拳头产品是农家泡菜,在省经信厅以及市、区领导的指导帮助下,去年开始线上销售,销售额翻番。今年6月,公司泡菜线上销售额达到250余万元,深受上海、深圳、广州等外地消费者喜爱,马上就要升级为规上企业了。”该公司总经理马青松站在厂房内,抚摸着一个个泡菜缸笑得格外开心。
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2021年至2025年,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牵头,定点帮扶我市巴州区,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在这一契机下,市委主要领导积极争取,达成与省经信厅的厅市战略合作协议,将我市的‘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纳入全省重大产业布局、重大项目支持计划。”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利好消息为我市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未来,双方将立足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布局新“赛道”,推动工业延链补链、集约集聚发展;支持我市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改造和两化融合等工作,提升传统产业制造水平;支持我市培育一批“贡嘎培优”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质量标杆企业;支持我市企业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作,创建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
培育重点产业园区
走进巴中经开区工业园,鑫锐齿轮、中兴棉纺、雅姿家居车间正热火朝天地生产。这些企业均是我市优化园区布局、实现产业集聚发展的首批“退城入园”企业。在工业园区内,大部分企业进行了扩能改造和技术升级,更重要的是,有效利用了园区水、电、气、路、物流、仓储、原材料等资源,达到公共资源、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实现跨越式发展。
工业园区是促进工业空间布局由零散到集聚集群集约转变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先后建成巴中经开区、平昌经开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恩阳柳林工业园、南江东榆工业园、通江春在工业园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个,规划建设巴中临港产业园、光辉循环经济企业孵化园、巴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到28.5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化厂房40余万平方米,入园企业达到191户,产业集中度提高到68%。
“开展厅市合作以后,我市的工业园区将进一步提质增效,未来要建设一批公共研发、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创建省级重点园区、示范园区,提高园区发展承载能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支持我市建设化工园区、优质白酒产业园区、肉食品加工园区等专业园区,省经信厅还将助力我市引进落地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重大产业化项目,支持省属国有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赴巴投资兴业,建设全省预制菜生产基地、优质白酒生产基地、川东北清洁能源基地、西部先进材料基地。
提供智力支持服务
“得益于‘院士巴中行’,我们公司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签订青钱柳药性研究与提取项目合作协议,通过药理研究合作开发青钱柳精粹冻干粉、青钱柳胶囊等新产品。”南江县光雾山林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才华说,有专家支招,公司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看到我市与省经信厅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最激动的就是“双方将共同推动实施优才计划,促进新型工业人才体系建设”,这意味着人才的短板将不断被补齐。
作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秦巴山区,巴中缩小与先发地区差距、加快振兴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特别是工业发展科技水平低、专业人才匮乏等短板日益凸显,制约了高质量发展。
厅市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后,省经信厅将定期组织行业专家开展“巴中行”等活动,指导提升企业管理、技术研发、品牌创建、市场拓展等水平。同时,引导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与我市企业建立“产学研”联盟,鼓励和引导知名企业在巴中建立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和科技信息交流共享。(记者 何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