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3 08:41 来源:巴中日报
九十年前,川陕苏区军民在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和巩固中,孕育了以“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16字红军训词为内核的川陕苏区精神。“团结奋斗”作为其中重要内容,蕴含了苏区人民经千难而人心不散、历万险而奋进不止的胜利基因,不断激励着老区人民历经峥嵘岁月、走过筚路蓝缕、挺进繁华盛世。
“党的领导”坚定团结奋斗最可靠的方向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只要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挑战,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这一重要论断,不仅深刻揭示了我们为何能够创造辉煌历史、何以继续开辟美好未来的成功密码,而且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团结奋斗最可靠的主心骨。
真理总是最有力的辩辞,历史总是最生动的例证。
川陕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奋斗创造的光辉历史、取得的伟大成就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翻越风雪大巴山,占领通江两河口,把红旗从大别山插到大巴山,拉开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从此,川陕苏区人民有了主心骨,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川陕苏区人民团结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
正如当年从小从长赤小龙坎参加红军的吴忠将军说:“一参加革命就找到了人生的起点,那就是跟共产党走,追随共产主义永不变心。”
有了中国共产党,就如同茫茫黑夜里有了指路灯塔。川陕苏区人民纷纷循着光来、跟着光走。
得胜乡苟先发“活着我就得誓死跟着红军走”,杨家坝虎易林“全家都投入到了苏区工作”,喜神乡陈家斗全家六人闹革命,麻石镇高石梯向思宽一家7人参军,三花顶杨程氏送四子参军……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川陕苏区军民的智慧和力量被前所未有地凝聚起来、激发出来。
他们疏通河道、修塘打堰,开荒种粮、饲养家禽,保障了“川陕边区的农业收成良好”。
他们建兵工厂、被服总厂、纺织厂、染整厂、弹花厂、斗笠厂、皮具厂、脚码子厂等,“尽一切可能,开展必须的经济建设”,基本上满足了军需民用。
他们办列宁学校、工余学校、识字班、读书班等,进行义务教育和工农大众教育,把苏区劳动人民从文盲和愚昧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他们开办医院、医疗所,免费为贫雇农治病,改变了“生疮害病颇命磨”的历史。
……
川陕苏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迅速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扬子江南北两岸和中国南北两部间苏维埃革命发展的桥梁”。
也再次印证了,毛泽东同志指出的红色政权的长期存在并且发展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风雨不动安如山,赖有砥柱立中流。
百年来,我们党面临的环境之凶险、挑战之繁重、任务之艰巨数不胜数,没有广大共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团结奋斗,就无法经受血与火的考验。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新中国的摇篮,老区人民对党的认识最深、与党的感情最浓、同党的联系最紧,永远跟党走是一代又一代老区人民最真切的心声。
面向未来,老区人民坚定拥护核心、对党忠诚,始终沿着党指引的方向团结奋进。
“人民至上”凝聚团结奋斗最磅礴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时代呼唤着我们,人民期待着我们,唯有矢志不渝、笃行不怠,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人民”二字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170多次,字字重千钧,句句含深意。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是我们越过激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一往无前的力量源泉。
革命年代,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切依靠人民就是“把拥护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
为了赢得广大川陕苏区人民真心实意的拥护,红四方面军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入手,一入川就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布告》,大力开展土地革命,摧毁了川陕边农村封建势力,打垮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你予我滴水之恩,我必涌泉相报。
翻身解放、当家做主的川陕苏区人民,箪食壶浆援红军,满腔热血为革命。
“童子团”个个争当红军好帮手,站岗交通要道、盘查过往行人,五里一岗哨,二人分一班,查路条、看印章,盘姓名、察体形,观颜色、辨口音,捉奸细、抓探子,牢牢守住了根据地的“入门关”。
“娘子军”人人有双铁脚板,背枪支弹药、送粮食衣物、运伤兵病员,夏冒酷暑、冬战严寒,昼夜不断、晴雨不歇,书写了“军民齐心打白匪,前方后方一线连”的功绩。
“背二哥”运输队伍万人齐心、通力协作,背着背兜、背架,拿着抬杠、绳索,背的背、抬的抬、扛的扛、拉的拉、推的推,爬山坡、越河沟,创造了“万人齐心搬工厂”的佳话。
……
川陕苏区人民以己之力、尽己所能,全力以赴支援革命战争、服从革命需要,几乎是“人人有组织,个个有事干”。
有了川陕苏区人民的支持,有了百万人民的深厚基础,红四方面军筑牢了“真正的铜墙铁壁”,拥有了“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最大底气。
任凭光阴流转,“人民至上”的初心始终不渝,人民群众的伟力历久弥坚。
九十年来,老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心、协同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恩阳土改真正挖掉了千年穷根,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其经验在全国得到推广。
三年困难时期,外调巴粮近10亿斤驰援京津沪辽,为国家渡过困难时期作出了重大贡献。
国民经济全面调整时期,平昌驷马在农业战线攻克“三八高地”,“驷马经验”走出平昌,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八七扶贫攻坚时期,找准路子,实干改变面貌,大干促进发展,创造的“巴中经验”成为“全国扶贫开发的一面旗帜”。
……
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老区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老区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老区人民永远是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最磅礴的力量。
吃水不忘掘井人。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作为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巴中实现“两个更好”还存在诸多短板,还有掉队落伍的危险。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前进。
我们唯有始终与360万老区人民风雨同舟、心心相印,想老区人民之所想、行老区人民之所嘱,充分发挥老区人民的智慧力量,凝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才能不断把老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艰苦奋斗”磨砺团结奋斗最坚强的品格
毛泽东同志认为,只有奋斗的过程才是快乐的。学生时期,他在日记中写道:“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奋斗是曲折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九十年前,川陕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中,始终面临着国民党优势兵力的镇压和“围剿”。
面对凌冽的风雪、高强度的行军,陈松庭坚守哨位,用身体给战友挡住了透骨的风雪,最终成为了后续部队前进的路标。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刘伯坚始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用生命践行了“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无悔誓言。
面对国民党“清共委员会”“清乡军”“侦查所”等各种反动组织实施各种血腥政策,巴山游击队持续开展斗争、不断发展壮大,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与数倍敌人顽强斗争,直到最后壮烈牺牲。
……
有革命就有流血牺牲,有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对此,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心知肚明,但并没有因此放弃责任担当,越是艰险越向前、越是困苦越担当,勇往直前、艰苦奋斗,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成就源于奋斗,奋斗铸就辉煌。
九十年来,面对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后劲弱等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一代一代巴山儿女在党的领导下,接续奋斗、艰苦奋斗,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解决一个千年难题,5个县区全部摘帽、69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49.9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走出一条转型道路,确立“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和“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绘制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四张答卷”。
实现一大历史跨越,从不通铁路、不通高速、没有机场到如今形成“空铁公”齐头并进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绘就一幅诗意山水画卷,四季青山绿水、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成为四川首个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地级市。
……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告诫,“奋斗是长期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持续奋斗。”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这是党的二十大发出的时代号召。
当前,老区巴中正处在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开局起步的关键期。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任务。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我们必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永葆为民初心、勇担发展使命,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以更好成绩告慰历史、告慰先辈,赢得民心、赢得时代。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曾经,从这里出发,一个满载荣光的川陕苏区昂首走来;如今,从这里再出发,老区人民沿着党指引的方向继续前进,赓续川陕苏区精神,昂首阔步新征程,团结奋斗开新局。(张家明 作者系中共巴中市委办公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