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1 10:05 来源:巴中日报
时值年末,走进恩阳区小微企业创业园,富皇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数条生产线上的工人们分工明确,打簧、串网、打边、打底、扣布、围边、包装等工序有序进行,机器满负荷运行,现场一派火热。
同样火热的,还有正在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现场,大家总结过去一年的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安排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
大家一致认为,即将过去的一年,宏观形势之严峻、矛盾困难之多、压力挑战之大,极为罕见。但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超预期变化影响,坚定不移打好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系列组合拳,实施“1+6+N”一揽子政策措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2022打好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系列组合拳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
10个省重项目投资完成率连续6个月位居全省前三,209个市重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7%。
助企纾困政策落地见效,退还企业留抵税款12.5亿元,减免市场主体缴费负担17.7亿元,新注册登记市场主体1.6万户。
二、发展动能正在蓄积
全市“1+3”主导产业加快成势,增加值和税收占比分别达到22%、21.1%。
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入列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所有县(区)入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68个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开工,纳税前20强工业企业新增3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1家。
服务业逐步回升,限上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77户。
“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初见成效,总投资百亿元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
三、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全省市州营商环境评价提升3个位次。
完成市与区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分享机制改革。
市级统一法人巴中农商行正式开业。
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巴中分中心落地运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
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0%以上、超全省平均水平,省定、市定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解决民生诉求6.3万个、企业问题400余个,全省月度根治欠薪工作“红榜”上榜率100%。
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4.8%、6.2%。
五、安全防线织密扎牢
果断处置多轮输入性疫情,按照“二十条”“新十条”和“乙类乙管”要求实现平稳转段。
有效应对区域性强降雨、极端高温干旱,4.47万受威胁群众的生命安全、11.21万受灾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到有效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创成全省首个市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A 发展动能正在蓄积
“签约光雾山富氧康旅小镇项目、米仓道·恩阳花间堂二期建设项目、巴城记忆文创产业园项目等58个,签约资金超100亿元。”前不久,巴中在第二十届四川光雾山国际红叶节开幕前夕举行的一场文旅康养产业投资推介会上,收获颇丰。
“面对当前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形势,这一招商成绩单令人振奋。同时,也说明大家非常看好巴中文旅康养产业这一‘潜力股’。”会上,重庆多利景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利沙感慨道。
看好巴中文旅康养产业机遇,重庆多利景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已抢先一步下单。早在今年6月,该公司就与南江县签订总投资28亿元的云顶茶乡文旅康养综合体建设项目,并于9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利润近2亿元。
在聚力招大引强中,巴中文旅康养产业迎来了恩阳不夜城、天马山森林康养旅游项目等一大批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引爆性”文旅项目开建,为其打造“巴中好玩、宜游”目标注入了磅礴力量。
即将过去的一年,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入列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市,所有县(区)入列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名镇等系列创建实现“满堂彩”。
不只是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全市“1+3”主导产业加快成势,增加值和税收占比分别达到22%、21.1%。县(区)“1+1”主导产业形成共识,招商引资匹配度达到70%。
就在这个月,在巴中临港产业园,随着最后一台设备调试完毕,巴中市中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巴中临港产业园投产的第9家企业,主要从事摄像头模组的制造与销售。“这是我们以商招商,从深圳招引来的企业。”巴中市恩阳区工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岳利军介绍,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巴中临港产业园,已签约入驻17家企业。
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市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建成标准化厂房28.7万平方米、企业入驻率83.6%,68个重大工业项目相继开工,纳税前20强工业企业新增3家、达到5家,规上工业企业新增21家、达到348家。
远不止于此,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市服务业逐步回升,举办系列促销活动拉动消费45.6亿元,限上规上服务业企业新增77户、达到915户;“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初见成效,总投资百亿元雅拉德荣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巴山肉牛、南江黄羊和巴中茶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B 改革创新纵深推进
11月下旬,作为“一企一队”服务小分队队长之一,四川平昌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刘云带着队员们来到麦金地(平昌)中央厨房产业园进行走访了解。
“‘一企一队’企业服务专员制度,即经开区管委会在各部门抽调骨干力量组成的8个服务小分队。”平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龚涛介绍,“我们点对点联系企业,每月走访企业不少于10次,积极搭建与企业沟通交流的热线,开辟服务企业的绿色通道。”
多措并举的“硬措施”,持续优化发展的“软环境”,成为平昌县不断吸引企业纷纷落子的“法宝”。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引凤来栖。今年以来,市委把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列为全市“头号工程”,锚定“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目标不懈努力,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当前,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整体提速72%,全省市州营商环境评价第9名、提升3个位次。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过去一年全市改革创新纵深推进的一个生动实践。
走进巴中光翼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热火朝天的生产画面。除了工人忙碌的身影,6台外涂红漆、高约2米的机械手十分抢眼。伴随着火花飞溅,仅几分钟时间,机械手便将两块钢材焊接完成。
“它的工作效率比人工快了一倍,速度快,焊接出来的东西也漂亮,能保证产品一致性。”该公司焊接车间负责人刘延兵对这批“新工人”十分满意,他表示,今年预计还将引进24台机械手。除此之外,公司还引进了智能下料机、全自动弯管机、全自动缩管机等智能设备。
坚持科技创新,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即将过去的一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13%,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巴中分中心落地运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9家、达到63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13家。
C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杨爷爷早!”每天上午8点,巴州区回风街道龙湖园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开门,82岁的杨仕富掐着点就来了。他是这家机构的日托老人,每天来这里和大家一起吃饭、做操、看电视、聊天、下棋,还有服务人员按时提醒他服药。
2022年,“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入选全市自选“10件民生实事”,按照计划,2022年全市将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所、新增婴幼儿“托位”1000个,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
在通江县沙溪镇白石寺村,党委书记李天志定期到村里的接访台接访,面对面和群众聊政策、听诉求。
“平时,我们反映问题只能自己到镇上、县城,因为不熟悉情况,经常找错地方,费时又费力。现在干部来到‘家门口’了解情况,方便又省事。”白石寺村村民杜语(化名)对此举非常支持。
这是通江县开展民生诉求“大起底”的重要活动之一。今年,该县在“县级统筹、乡镇(街道)主责、村(社区)主抓”三级联动基础上,各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带头下基层,通过面对面与群众拉家常、访真情、解难题,“一站式”收集解决群众各类民生诉求和“急难愁盼”问题。
为了将诉求化解在最基层,更好督促乡镇(街道),解决监督力量不足、监督成效不明显的难题,通江县发挥村纪检委员与驻村工作队、网格员、志愿者、当地乡贤贴身监督优势,组成村级廉情监督队,采取入户走访、现场问卷、会议活动等方式,全面调查收集本辖区、本系统民生诉求。通江县为监督队配备随身“锦囊”(《通江县村(社区)级监督一本通》手册),让基层监督方向更明,措施更实。
“这份手册很接地气,里面还有顺口溜和问答,化繁为简,我们在收集民生诉求的同时,对照手册,就明确要监督什么、如何监督。”杨柏镇朽石坎村廉情监督员巨学军介绍,该手册包括日常监督的薄弱点、每月重点监督的问题点,还有事项清单和如何履职101问等四大方面内容,为开展监督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全市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的一年,全年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70%以上、超全省平均水平,省定、市定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开展“三大专项行动”,解决民生诉求6.3万个、企业问题400余个,全省月度根治欠薪工作“红榜”上榜率100%。城镇新增就业3.0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较低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4.8%、6.2%。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以内。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低保大幅提标,解决了“一老一小”等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记者 何欢)